主页>旅游攻略>淮安申创“世界美食之都”

淮安申创“世界美食之都”

来源:淮安日报  更新日期:2018-05-02
淮安申创“世界美食之都” 4月19日,淮安市正式启动“世界美食之都”申创工作,来自中国烹饪协会,中国烹饪协会、世界华人餐饮协会、中国烹饪大师技艺传承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秘书处、“世界美食之都”创成城市代表以及国内外部分烹饪大师、餐饮总监、饮食达人约450人共同见证这动一激人心的时刻。

  4月19日,淮安市正式启动“世界美食之都”申创工作,来自中国烹饪协会,中国烹饪协会、世界华人餐饮协会、中国烹饪大师技艺传承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秘书处、“世界美食之都”创成城市代表以及国内外部分烹饪大师、餐饮总监、饮食达人约450人共同见证这动一激人心的时刻。

  “世界美食之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各地具有美食特色城市的称号,每两年申报一次。目前,全世界只有18个城市创成。作为川菜代表的成都、粤菜代表的顺德和葡蔡代表的澳门均已顺利通过,作为淮扬菜发源地的淮安,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是有悠久的历史底蕴。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京杭大运河沿线“四大都市”。经济的繁荣推动文化的发展,淮扬菜既有南方菜的鲜、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的咸、色、浓特点,形成了因材施艺、味合南北、四方皆宜的风味,有“盱眙小龙虾”,有平桥豆腐,还有深受大众喜爱的“淮安软脰”“洪泽湖大闸蟹”“活鱼锅贴”等淮扬菜名点1300余种,是名副其实的“美食之乡”。 1949年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国庆50周年国宴、2014年国庆65周年国宴,都是以淮扬菜为主。蒲菜水饺、软兜长鱼等经典菜肴被《舌尖上的中国》、《味道中国》等反复热播。“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实至名归。

  二是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淮安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割线、南北气候过渡带和南北文化融合区,拥有456万亩水域,700万亩耕地、340万亩林地,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中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和生猪产业强市,是江苏省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淡水鱼加工基地,自然条件优越,食材资源丰富,资源禀赋突出。近年来,淮安发挥比较优势,注重特色发展,将食品产业作为全市“4+2”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目前拥有以“淮安茶馓”“淮安红椒”为代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0件,居全国设区市第一;汇聚了今世缘酒业、旺旺食品等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76户,食品产业于2016年突破千亿元大关。烟、酒、肉制品、休闲食品、粮油食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位置。其中,“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达169亿元,雄踞全国淡水产品品牌价值榜榜首。

  三是有广泛的社会影响。近年来,淮安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功举办了12届淮扬菜文化美食节、17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17届中国·金湖荷花节、12届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这些节庆活动市场化程度高、群众参与性强、社会影响大,创造了全国多项“第一”和“唯一”,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众多就业致富机会。2017年底,全市共有各类餐饮店4万多家,从业人员35万余人,餐饮销售额达16.54亿元,同比增长16.8%。“食在淮安”品牌愈加响亮,正成为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每年慕名来淮的游客数以千万计。淮安也是全国烹饪教育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江苏食品学院、淮扬菜烹饪学院、淮阴商业学校等10所院校开设烹饪专业,培训中高级厨师10多万人次,现有国家级烹饪大师40余人。

  四是有开拓的创新理念。遵循“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理念,淮安近年又推出金湖河鲜宴、洪泽湖蟹宴、蒲菜宴等一料一席品种,2016年,“淮安全鳝席”以及涵盖200道名菜名点的“淮帮菜”传统烹饪技术入选江苏省非物质遗产名录,目前,淮安是全国设区市中申报饮食宴席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我市还坚持每年开展“家庭厨艺大赛”“淮扬菜大师邀请赛”,举办淮扬美食与健康论坛,开展名厨名店和老字号评选等活动,放大“互联网+”模式效应,打造淮扬菜全产业链条,加快淮扬菜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步伐,积极打造“淮扬菜原料基地、食品加工中心、城市文化名片”,扩大淮扬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五是有良好的政策环境。2012年我市即提出振兴淮扬菜文化产业计划,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用于淮扬菜文化产业的挖掘与保护、传承和创新。成立了振兴淮扬菜文化产业工作委员会、淮扬菜历史文化研究会、淮安淮扬菜协会,组建了淮扬菜集团,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设了淮扬菜品鉴堂旗舰店、连锁店,建成了全国第一家淮扬菜博物馆。制定了《淮扬菜通用规范》《淮扬菜原材料生产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获得了江苏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2000万元支持。

6重旅游保障
100%透明团 特殊原因退订保障 旅游预警机制
应急救援体系 一站式旅游保险 24小时阳光旅游服务
预定帮助
如何预订旅游产品 支付方式
常见问题 发票及相关
安全指南
出行安全常识 旅游活动风险防范
特殊人群安全防范
首页 网站地图 控制大厅 各地出发 会员活动 会员注册 老年游须知 活动回顾 会刊 老年文化旅游节 成员单位 成员加盟 成员登录 养生论坛 法律申明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老年旅游联合体www.oldtrip.cn 技术支持:旅游联盟产业信息化研究所 蜀ICP备11009004号
服务电话: QQ: E-mail:1713288242@qq.com 
申明: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旨在为老年游行业提供平台服务,网站信息来自于成员、会员或网店经营者上传,若有侵权请来电冻结,详见本站法律申明及会员服务协议。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图片、视频、Flash、文章等均由本网站用户贡献,本站不享有版权,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权属后,将在5个工作日内删除。
  • 网站备案
  • 网络110
  • 支付宝特约商家
  • AAA级信用企业
  • 旅游联盟诚信认证
  • 旅游联盟成员单位
  • 360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