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甘肃>甘南>甘南大峪沟
甘南大峪沟

甘南大峪沟[2A景区]

  “大峪”,在中国古迹风景的名单中根本找不到这样一个名字,然而连绵延续的昆仑山脉却将这一人间佳境推向了草甸与黄土交融的边缘,给原本干涸的黄土地上平添了几分意想不到的“姿色”。大峪沟自古一直是氐羌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是古代弯弓跃马的战场。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沉积着数千年前祖先们狩猎、游牧的辛酸历史,也记录着氐羌部落先民为争取生存、自由而与历代统治者之间浴血奋战的悲壮痕迹。在这史称“汉藏走廊”、“丝绸之路”西南支线的洮西通道中,在这古代羌、氐、土谷浑、吐蕃诸民族活动的中心,沉淀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独秀,但这里至今无人问津。

  大峪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境内,隶属洮河林业局管辖,整个景区东西狭长40公里,南北宽为20公里,有8万公顷森林植被包围着这里的人间万象。由于地势险峻,这里人迹罕至,除了那些猎奇、探险、考察的脚步外,目前涉足大峪的游人仍数以零记。洮河林业局的有关人士告诉我们,深入大峪沟至少需要15天时间,并且只有骑着牦牛才能进入,林区内奇险阴森,常有猛兽出没,单枪匹马根本不敢入内。去年就有人在探险时不幸摔下悬崖,命损深渊。大峪沟有五道石门,据说是被冰川融化后冲开的一道石缝。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们没能深入到大峪沟的最里面,但仅从大峪沟的部分林区内我们就能感受到她的千奇百怪。逆洮河的一级支流大峪河而上,沿着幽幽峡谷,绝尘美景便会映入眼帘。山是大峪沟最壮美、最神奇的立体景观。穿梭林中,有的山岭挺拔高大,如倚天宝剑直插苍穹;有的山势浑圆雄奇,形似佛国仙界;有的峭壁石柱连绵十余华里,在蓝天白云和绿树林涛的衬托掩映下,状如万米油画长卷;有的山体灰褐墨黑,百丈绝壁五彩斑斓,看上去像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国画;有的两山对峙,绝壁千仞,布满峡谷的千奇百状景观,构成了精美绝伦的雕塑长廊;有的石门耸立,险峰连绵,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塞险境;有的丹霞峡谷幽深,赤壁耸立千仞,镶嵌其间的绿树石笋、麦秸剑峰,展现另一种景观神韵。雨后初晴,云雾升腾,轻纱薄絮中的剑峰峻岭,更加显得雄奇险秀、神秘莫测。有人形容说,大峪的山不仅兼备欧洲阿尔卑斯山的雄奇壮美,而且又具有美国黄石地质公园幽深秀丽。林是大峪沟林区内最幽雅秀美、充满诗情画意的绿色景观。在这里既有科学采育择伐,经两次轮伐仍保持完好林相的天然林,也有数百年人迹罕至、未经刀斧的原始林,针阔相依共长的混交林,杨柳桦椴、簇生的阔叶林,大片大片的酸刺杂灌组成的天然次生林。在大峪林区还大量散生、片状、混交分布生长着国家保护的珍贵珍稀树种秦岭冷松、岷江柏木、紫果云杉、大果青秆、波氏落叶(红杉)。尤其紫果云杉,在海拔2500—3000米的高度,形成大面积纯林或混交林。在甘肃分布极少的波氏落叶松,在森林公园海拔2500—3300米的地域沟系都能见到。山为林奇,水为林娇,大峪林区的各种水体景观也极具特色魅力。不管下多大的雨,降多大的暴,由于广茂森林和良好植被的拦蓄过滤,各条山坳沟壑野流淌的河溪,始终晶莹透明、清澈见底。并呈现千奇百状的风姿神韵。有的山泉淙淙,溪水潺潺,纤赢娴静如端庄的少女;有的巨石拦截,山脉包裹,形成的一个个深潭碧池似翡翠珠宝串坠;有的急注奔泻,雪浪翻滚,穿峡破谷的勇猛羁放风姿像脱缰的野马;有的飞泉流瀑,倾泻喷撒珠玉,把摄人魂魄的魅力神韵挥洒到了极致。

  大峪沟自古一直是氐羌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是古代弯弓跃马的战场。这里有新石器时期人类生存的古文化遗址,有长城边墙、历代城堡、古刹名寺、古竭石碑、彩陶皿器,壁画唐卡等珍稀文物。这里还沉积着丰厚的藏族民间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是原始宗教与佛教的传播地之一。这里有着藏族大家庭中最具特色的民俗民风,独特的饮食文化,绚丽多彩的服饰,原始的民间体育竞技形式和盛况壮观的喜庆场面……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舞延续着大峪沟悠久的历史和人文风情,在这里不仅能听到宛转缠绵的情歌拉耶、庆典筵席上即兴的酒歌、节奏铿锵、激昂豪迈的劳动号子巴热、饭歌撒马鲁、茶歌扎马鲁,还可以欣赏到当地婚礼仪式上表演的“阿迦”、“善巴”歌舞。在服饰方面,大峪沟人在全国藏胞中可谓独树一帜,妇女着藏语称之“考子”的绿、蓝、青色旗袍式长褂,外套称“库多”的粉红或深红斜襟马甲,领下饰银质板扣。头戴称为“莎加”的石榴形帽子、两耳际各坠一流苏在胸前,或用珊瑚珠子串织而成“珊瑚斑玛的”帽子。缠束大红毛纺或织有花格图案的腰带;足蹬“连把腰子”绣花鞋。男子喜着斜襟长袄褂,亦用红腰带将衣服下摆系于臀部,头戴烟筒式礼帽或翻耳狐皮帽。大峪沟的妇女梳三根辫子,藏语称“戎毛宋”所以洮西地区将其称为“三格毛儿”藏民。未婚女子的三根辫子一辫到底,扎红头绳。已婚妇女只辫中间一根,两边的上端蓬松,至腰以下辫结,扎黑头绳。所以此地将传统的“结发夫妻”反称为“绽格毛夫妻”。妇女的中间辫子通常坠满圆形银钱,中嵌珠玑珊瑚,辫梢坠一碗口大小的银质贯钱。三格毛妇女的耳环更为优雅精致。

  大峪沟不仅深藏美景,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根据资料,大峪沟所处的洮河西南在春秋战国时即属西羌与秦国的接壤之地,虽由氐羌部落统治,但与秦国之陇西辖地仅洮水一线之隔。秦统一全国后,洮河中游均成为陇西郡辖区,曾于此地设立过临洮、洮阳、美相等郡县建置。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端之临洮,既处大峪沟迭山东北麓附近,西汉时,此地氐羌部落为摆脱朝廷凉州刺史部的统治而数次起事,逐渐占据临洮、氐道、羌道诸地,与羌部酋长留何部融合。两晋南北朝时,地处洮河、白龙江流域的烧当、党项诸羌部渐被土谷浑政权征服,再度与其融合,前后占据洮西两百余年。

  至隋唐时代,朝廷随在洮河沿岸屡设郡县,但大峪沟独安一隅,沟深林茂。散居的游牧渔猎部落人口稀少,几乎与世隔绝,直至唐末宋初与吐蕃占领军彻底融合,成为藏民族中的特殊部落。明正德年间,卓尼土司归附朝廷,收复了卓尼、迭部及舟曲境内的部分藏族部落,成立了相当于地方乡镇建制的四十八旗。大峪沟内自扎那村以南的十个村落组成大峪沟旗,扎那以北的三个村寨与沟口洮河沿岸的7个村寨组成冬禾索旗,直至新中国成立后,这两个旗同归卓尼县木耳乡辖领。历史上的洮西自古是氐羌、土谷浑、吐蕃等民族与中原朝廷之间、地方割据政权相互之间你争我夺的战略要地。迭山脚下洮水岸边既为天然要塞屏障,更为历代战尘纷飞的阵地。东汉时,此地羌民不堪忍受朝廷的歧视压迫而奋起反抗,与镇守陇西的马援父子展开了长达30余年的武装斗争。最终迫使东汉军马防和耿恭败绩,无奈将临洮县治和南部都尉重镇迁至岷县梅川,一度让出了洮西。大峪沟正是这次持久战役中羌军的歇马之地和进军偷袭线路之一。三国蜀魏之争,大峪沟亦曾数次作为蜀军偷袭洮阳的进军路线。后羌维退沓中种麦之地,即在大峪沟一山之隔的迭山南麓。另如唐哥舒翰攻石堡之役,宋王韶收复熙河、岷、洮之役等历史上成千上万场大战,均为洮河流域大峪沟周边地区留下了无数战争的痕迹。这里还有元世祖忽必烈南征云南大理,行军翻越迭、岷两山的足迹;有明洪武时沐英征讨大峪沟附近洮州十八族的战场。为此,朱元璋曾有专旨曰:“洮州西控诸番,东蔽湟陇,汉唐以来,备边要地。今弃之不守,数年后将复为患,虑小费而忘大虞,岂良策哉”。着李问忠新修洮州卫城,即今新城,距大峪沟仅有一水之隔。1935年,红军北上抗日,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行军路线,即在迭山南麓迭部沟推进,著名的腊子口战役所在地即在距大峪沟一山之隔的迭山东南麓,直线距离还不足30公里。

  大峪沟森林公园的人文景观有史载,亦有口碑流传。《洮州厅志》山川形胜目内载迭山为“石门山,在城南百余里,两山相对为门,山南即古叠州”;在古洮州八景中,有“州南一线者,迭山横雪,石门金锁,洮水流珠,黑岭乔松”;在艺文目内有邑士赵廷章、陈钟秀诸人咏叹形胜之诗篇多首。陈钟秀咏迭山横雪诗曰:“迭山南望白无边,积雪遥峰远接天。尽可为霖能济旱,春风吹化是何年”。其咏石门金锁诗云:“谁劈石门据上游,边垂万古作襟喉,难禁洮河目夜流”。另在《岷州续志采访录》和顾颉刚先生的《西北考察日记》和新修之《卓尼县志》中均有对大峪沟名胜的记载。至今,在大峪沟周边地区,方圆百里之内,分布着秦、汉、隋、唐、宋、元、明各历史时期州郡治的古城堡数十余座。军事镇戎和屯田、屯军的遗迹赫赫在目。在这史称“汉藏走廊”、“丝绸之路”西南支线的洮西通道中,在这古代羌、氐、土谷浑、吐蕃诸民族活动的中心,孕育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独秀。今天,这一切都成为远去的记忆,先祖们的脚步早已被浩淼幽深的森林所覆盖,被千年风雨所冲刷,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那雄奇、幽静、巍峨的风景,所能听到的也只有万顷林涛的呼啸、欢声细语的鸟鸣以及那清泉飞瀑的潺潺倾诉.....在风景名胜游者如织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惊叹大自然能将这片美妙绝伦的秀色隐藏得如此深厚、完整。

交通地图

甘南大峪沟相关咨询

暂无留言
我有问题咨询...

请详细说明您要咨询的问题...尽量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告知处理结果!

  • 游客:*
  • 邮箱:
  • 电话:
验证码:验证码

景区搜索

更多>>周边景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