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旅游攻略>呼伦贝尔:游牧的起源

呼伦贝尔:游牧的起源

更新日期:2008-08-02
呼伦贝尔:游牧的起源 呼伦贝尔这个地方,很是独特。   我感兴趣的是呼伦贝尔草原与大兴安岭西侧森林的交界地带,尤其是两者相交形成的那条线——林线,这条线既是草原的界限,也是森林的界限。这条线的形成与温度和降水的梯度变化相关
呼伦贝尔这个地方,很是独特。

  我感兴趣的是呼伦贝尔草原与大兴安岭西侧森林的交界地带,尤其是两者相交形成的那条线——林线,这条线既是草原的界限,也是森林的界限。这条线的形成与温度和降水的梯度变化相关,也勾画出了今天的农牧交错带。现在我把这条线作为林草交错地带的一个象征和代表。我在想:当远古的人类遇到这条线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也就是当文明与这条线相遇,会发生什么?

  令人惊奇的是,今天在这条线附近,我们还能看到工业社会前人类的三大生活方式:游牧、农耕和采集渔猎。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还生存着鄂伦春、鄂温克和达斡尔族。在他们中还能见到渔猎和采集的生活。

  渔猎采集、游牧和农耕,这三者发生的先后顺序是什么?它们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吗?

  渔猎和采集,肯定是人类最早所经历的,这没有争议。但是农耕和游牧谁先谁后?游牧民族是怎样起源的?就大有争论了。

  有人认为游牧是从采集和渔猎中很自然地发展起来的:在狩猎和采集中,碰到受伤和幼小的野兽,人们就会饲养并驯化它们,等到学会了驯化食草的反刍动物——牛和羊的时候,游牧就诞生了。但为什么不是先发现植物的种子落到地上能生出更多的种子,进而学会了种植和收获?这样一来就是农耕先发生了。至此这个问题演化成了一个驯化的问题,人类最先驯化的是动物还是植物?

  由此又引出了另一种观点:游牧和农耕是不是各自独立发生、平行发展的?

  多数的专家认为游牧是从农业中分化出去的。分化出去的原因有多种观点,其中之一是气候变化说,认为当气候进入寒冷干旱的周期时,有些耕地变成了草原,迫使一部分农民转向了放牧;还有人认为灌溉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业进入了草原地区,在这里部分农耕的人学会了游牧。还有人认为是贸易和分工的发展催生出了游牧业……

  我总觉得这些观点中缺少一种东西,仔细想来是缺少空间的观念。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始终没有被提及,就是游牧与农耕的分离最有可能发生在什么地方呢?

  站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我得到了启示。

  我想农耕与游牧的分化,一定是发生在农牧交错带(那时还不能称之为农牧交错带,可以将其与森林草原交错带等同看待)。我们知道我国的降水从东向西逐渐减少,大兴安岭西侧的森林边缘,基本上与年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低于400毫米的降水,已经不能长树林和庄稼,只能长草。可以想象,从事农耕的人在这里终止了农业的步伐。但是不能想象他们会终止对草原的好奇和探索,想想看,草原上奔跑着成群的黄羊,一队队野马在游荡……对他们有着怎样的诱惑。

  可以想象他们一定会走出农耕和森林的区域,走向草原去狩猎,在狩猎的中,他们获得并驯化了羊和牛。这时他们离游牧只有一步之遥了。

  真正成为游牧民族,光有牛羊还不行,还要驯化出马和狗。只有骑上马,才能到更远的地方去,才能有更好的视野去瞭望;狗的作用丝毫也不能低估,没有狗的警戒和报警,牧人就只能自己去充当狗的角色。只有牛、羊、马、狗这样一个被驯化了的动物的组合出现了,游牧才真正出现在草原上了。

  但是农牧交错带对游牧和农业的分离,并不是单向地由农业向草原渗透和发展的。因为这样构想暗含了一个前提:农业是先产生的;完全可以是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先有游牧,后有农耕。来自草原的牧民发现了驯化植物的乐趣,这有什么不可能呢?

  生物学中有一种说法,林线附近,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农牧交错带可以说就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林线”,气候的变化,同样会使农牧交错带这条“林线”有进有退,气候变得干冷时,它后退,反之,它前进;在它的刺激下,农田变草原,草原变农田,新的生活方式就出现了。

正是在农牧交错带,在林线附近,我获得了启示和灵感。我不相信游牧起源于农业,也不相信农业起源游牧,我认为两种情况的概率相等,很可能同时期发生。

  在农牧交错带的另一端——横断山区,我见到了半农半牧这种生活方式。

  在梅里雪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我们去访问一个兄弟两人共有一个妻子的家庭,这种“一妻多夫”的家庭在这一带很普遍,而且与游牧和农耕有很大的关系。当我们到达时,只有哥哥在家,弟弟几天前就到山顶的牧场放牧去了。我问哥哥一句话:“为什么你们弟兄俩人不分家,各娶一个妻子?”哥哥的回答至今我还记得,他说:“两个人分家,种地的有了,放牧的没有,放牧的有了,种地的没有。”

  横断山区,地处亚热带,大山纵列,大河奔流。这里的许多地方都是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河谷地带,经营农业;但在山上,随着海拔的增高,温度递减,植被呈垂直分布状态,山顶出现了草地,因此经营农业的河谷人家,又往往在山顶经营着一块牧场。这种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是何时诞生的?无人知晓。但这里人类的古文化和史前文化遗迹非常丰富,人类学家把这里称为“民族迁徙的大走廊”。

  游牧和农业的分离是不是最早在这一带发生,然后向四周传播开去?这只是我的一种猜想。但是我相信无论游牧和农耕的分化发生哪里,有一个共同点是:这些地方都会是自然区域的交界面,是自然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过渡的界限所在。当人类试图越过这个界限时,变化就发生了。

  游牧的起源只是学者关心的,游牧今天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在许多地方它们即将消失。

  游牧与我们的生活最大的区别是,他们不把自然对象化,他们对自然是顺遂而不是改造。游牧与自然浑然一体。游牧民族走到哪里,哪里山清水秀,天蓝云白。历史研究证明:凡是游牧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都是生态环境最好的时期。在东晋,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黄土高原成了牧场,黄河竟然一改水灾频繁的常态,安然地流淌了许多年。

  如今许多地方把辽阔的草原分隔成一块块的以家为单位的牧场,游牧正在变成圈养。

  当游牧消失的时候,牧歌就消失了,人与大地浑然一体的境界就消失了,人类仅存的如诗的生活形态就消失了。

  若干年后,会不会有人撰写一篇文章——《游牧民族是怎样消失的?》呢?
6重旅游保障
100%透明团 特殊原因退订保障 旅游预警机制
应急救援体系 一站式旅游保险 24小时阳光旅游服务
预定帮助
如何预订旅游产品 支付方式
常见问题 发票及相关
安全指南
出行安全常识 旅游活动风险防范
特殊人群安全防范
首页 网站地图 控制大厅 各地出发 会员活动 会员注册 老年游须知 活动回顾 会刊 老年文化旅游节 成员单位 成员加盟 成员登录 养生论坛 法律申明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老年旅游联合体www.oldtrip.cn 技术支持:旅游联盟产业信息化研究所 蜀ICP备11009004号
服务电话: QQ: E-mail:1713288242@qq.com 
申明: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旨在为老年游行业提供平台服务,网站信息来自于成员、会员或网店经营者上传,若有侵权请来电冻结,详见本站法律申明及会员服务协议。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图片、视频、Flash、文章等均由本网站用户贡献,本站不享有版权,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权属后,将在5个工作日内删除。
  • 网站备案
  • 网络110
  • 支付宝特约商家
  • AAA级信用企业
  • 旅游联盟诚信认证
  • 旅游联盟成员单位
  • 360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