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旅游攻略>青云谱概况

青云谱概况

更新日期:2008-10-29
青云谱概况 青云谱区地处赣抚平原腹地。在东经115°51′15″—115°56′3″、北纬28°36′22″—28°39′32″之间。地势东部和北部平坦开阔,西南端为一小片低矮丘陵

  青云谱区地处赣抚平原腹地。在东经115°51′15″—115°56′3″、北纬28°36′22″—28°39′32″之间。地势东部和北部平坦开阔,西南端为一小片低矮丘陵,平均海拔高度23米,最高点为岱山,海拔高度54.16米。全境水系发育,沟渠纵横交错,湖泊陂塘星罗棋布。1958年动工的赣抚平原水利综合开发工程,是具有灌溉、防洪、养鱼以及供工业和居民用水的多功能水利综合工程,区境是主要受益地之一。民谚:“上拦天王渡,下堵将军渡,连收三年谷,狗撑得不吃糯米粥”。促使60年代以来,稻谷连年丰收。其灌溉渠道名为“五赣一分渠”,在区境长约2500米。
  抚河,原为区境唯一过境河流。过境河段长约5800米,1958年抚河改道后,象湖连同周边洼地汇成广阔水域,面积达38.5平方公里,为南昌的“四大湖”之一。“豫章十景”中的“铁柱仙踪”万寿宫选址即在象湖公园。区境还有四条溪流,分别称漕溪、万溪、黄溪和梅溪。漕溪自区中部偏东向西北而行,经新溪桥一带注入抚河,因1934年修建新飞机场而逐渐淹没;万溪在万溪村境内;黄溪位于黄溪前魏自然村;梅溪又称“沥水”,位于区境南端,流经石门居梅村朱姑桥而达定山桥、观音桥,形成“五里三桥”的自然景观,俗称“九曲迥还太极水”。历史上这里春夏二季雨水充沛,溪水上涨,渔筏上下,川流不息,船只自梅湖可直达朱姑桥梅村。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45°C,极端低温一般为零下3——零下70°C,最低曾达零下9.4°C(1951年1月13、14日)。极端高温一般为37-39°C,最高曾达40.6°C(1961年7月23日)。日照由春到夏逐渐增多,由夏到冬逐渐减少。全年日照一般为1700-2000小时,多年平均为1934.7小时。全区冬、夏季风各半年,交替明显。冬春多北风,夏多西南风,秋多东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
  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22毫米,其中最大年降水量达2132.1毫米,最小年降水量为1044.2毫米。在每年的降水中,春、夏季雨多,秋冬季雨少。4-9月为汛期,降水量达1076毫米,占年降水量的71%,尤其在4-6月间常有暴雨,占年降水量的53%,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68毫米,其中7-8月的蒸发量最大,达504.8毫米,占年蒸发量的43%,而1、2月份的蒸发量最小,仅有76.3毫米。
  全年平均无霜期280天,最长的达330天,最短的为250天,结冰期为66天。
  青云谱区得名由来已久。宋朝学者乐史在其编著的《太平环宇记》中早有"青云浦在(南昌)城南十五里"的记载。明末清初八大山人朱耷(画家)在此隐居,改青云浦为青云圃,清嘉庆20年(1815),礼部尚书戴均元又将"圃"改为"谱",即今名。史载其"为南昌灌城乡",纪汉开国名将灌婴筑城事,可知它原是南昌的发祥地。溯其渊源,此地先后隶属豫章郡(汉)、 宜善县(新莽)、洪州(唐至北宋)、隆兴府(南宋、元初)、龙兴路(元)、南昌府(明、清)。民国时期,先后直隶豫章道,省辖;后隶属江西省第一行政区(其中1939-1941年隶属第11行政区)。解放后,1949年9月以前,曾划为南昌市第六区的一部分,同年10月,一度划到南昌县;1950年下半年,又划为南昌市第六区,到1958年10月,由三家店镇、青云谱乡、城南乡三者合并成立青云谱区。
  青云谱有悠久的文明历史。约在5000年前,此地抚河东岸的岗地丘陵(窑头村)一带,早有新石器时期的原始人居住,最初的居民为百越族、纹身。出土的石刀、石斧、石箭头等可知先民靠渔猪、农耕为生。据《尚书·禹贡》记载:在夏、商、周三代,区境已被列入"扬州地域",春秋战国时,此地处吴之东、楚之西,故称"吴头楚尾"之地。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属越地;楚威王七年(前333),楚灭越,属楚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区境属九江郡,但其时尚无城市之设。汉高祖六年(前201),南昌建城后,区境叫灌城乡。晋朝建兴元年(313)道士许逊偕弟子黄仁览入境,于梅仙祠旧址创建道院名"太极观"。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杨坚赐号南昌全真道士万振为"天师",改"太极观"为"太乙观"。到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在此隐居,现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来此。称赞:"南昌名胜之区,首推青云谱。昔人莫不喜憩斯地,以览风光,而拓胸臆"。有内十景外十景(或内外各十二景)之谓。

6重旅游保障
100%透明团 特殊原因退订保障 旅游预警机制
应急救援体系 一站式旅游保险 24小时阳光旅游服务
预定帮助
如何预订旅游产品 支付方式
常见问题 发票及相关
安全指南
出行安全常识 旅游活动风险防范
特殊人群安全防范
首页 网站地图 控制大厅 各地出发 会员活动 会员注册 老年游须知 活动回顾 会刊 老年文化旅游节 成员单位 成员加盟 成员登录 养生论坛 法律申明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老年旅游联合体www.oldtrip.cn 技术支持:旅游联盟产业信息化研究所 蜀ICP备11009004号
服务电话: QQ: E-mail:1713288242@qq.com 
申明: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旨在为老年游行业提供平台服务,网站信息来自于成员、会员或网店经营者上传,若有侵权请来电冻结,详见本站法律申明及会员服务协议。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图片、视频、Flash、文章等均由本网站用户贡献,本站不享有版权,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权属后,将在5个工作日内删除。
  • 网站备案
  • 网络110
  • 支付宝特约商家
  • AAA级信用企业
  • 旅游联盟诚信认证
  • 旅游联盟成员单位
  • 360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