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旅游攻略>走西口 一曲悲怆雄壮的赞歌

走西口 一曲悲怆雄壮的赞歌

更新日期:2008-06-24
走西口 一曲悲怆雄壮的赞歌 一曲传唱了二百余年而经久不衰的民歌——《走西口》,其影响愈来愈大,以致于许多学者对其考察探讨。那么走西口的魅力究竞在哪里,笔者认为,多元的西口文化内涵和深重的西口精神是《走西口》愈久弥醇的灵魂所在。 一

    一曲传唱了二百余年而经久不衰的民歌——《走西口》,其影响愈来愈大,以致于许多学者对其考察探讨。那么走西口的魅力究竞在哪里,笔者认为,多元的西口文化内涵和深重的西口精神是《走西口》愈久弥醇的灵魂所在。
一、西口古道
  西口古道究竞在什么地方,现今许多地方的政府和民间人士都认为自己的区域所在就是西口。首先,笔者认为,西口文化是个大的范畴,而西口亦可以说是一个相对大的“口子”。目前,比较流行的和较为被人们接受的是杀虎口和偏头关两个地方。那么杀虎口和偏关各作为西口有何异用同呢?其一,西口是个方位词,相对东口而言,一般而言东口张家口无争议,而民间俗语:东有张家口,西月杀虎口是较为认可的说法,民间再无其余说法。其二,走西口的传播是以民歌传唱而闻名的,而河曲偏关之地民歌较多,比较有说服力的是该地仍然有许多民间二人台戏曲,但《走西口》其中有唱段:家住太源,爹爹名叫孙鹏安……”这样也可以说《走西口》的故事发生在清代太原府一带,而太原府距杀虎口与偏头关则基本为等距离,况且民歌《走西口》在民间大范围被接受,其中,杀虎口的影响力这大于其它地方,因为作为清朝一人内陆税关的杀虎口,税收浩繁,管辖着东自山西天镇新平堡至陕西神木长城沿线范围的人事和税收,而河曲与偏头关亦在其内。故杀虎口作为西口,其位置是勿容置疑的。但如果偏头关可以说西口的话,为水路西口则是较为妥贴的。
  杀虎口作为西口有着深厚的文化遗存。在杀虎口堡南及西门外各有一段总长约十公里的石砌古道,砌石光滑,车辙印痕明显,似向今人倾诉着当年无数故事。更为惊奇的是出杀虎口顺河道向北进入内蒙古和林县境,仍有一段40余里的古道。这条古道最早应为秦代始皇帝开辟的驰道。时年,秦统一了天下,开辟驰道连接全国,使政令畅达天下以期巩固政权,但赢政在第五次巡视全国时突然病卒,随从人员李斯、赵高急令从河北返入山西右玉(雁门郡),出杀虎口再入内蒙古托克托县(云中郡),顺利返回咸阳,而发达的交通网络是其重要的因素。以后历朝历代仍沿用秦代驰道,这条古道为古代社经济、军事、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古道的一处悬崖边上刻有“攸往咸宜,”即为“来往咸阳便捷”的意思。作为扼困古道的咽喉之地即为杀虎口,秦汉时称参合口,隋唐称白狼关,守称哑狼关,明称杀胡口,清称杀虎口,清末民国时老百姓亦称西口,口上,北出为走西口,出口外,南下的回口里。重要的是右玉县在2004年修建长城时,从现今的关口,东侧发现了一个深达 米的一个门沿。经考证即为明代关口,明代关口十分狭窄,只能人马徙步出入,康熙五年时一场大水从苍头河涌上长城,将万全桥及部分长城冲毁,关口亦被泥沙游塞,之后清朝在明代关口西边又建立大栅,便于商旅通行,设立税卡,征收税科。从此,走西口随之而生,《走西口》歌曲亦随之而生。
二、民族南迁
  晋蒙三地唇齿相依,虽然民族间战事不断,但民间交往和迁徙实难禁绝。由于上天造就了杀虎口这条道向草原大漠的天色通道,那么,任何主观意志都无法将两地隔绝。
  远在旧石器时代及夏商周时代,先民们为了追寻良好的生存环境,从寒冷的大漠逐渐南徙,他们顺着河逆流而上,穿越崇山峻岭,忽然走出一片新天地,并在此生息下来。到了战国时代,胡汉民族设立了分界线,出现了长城这个中华民族独特的防御工事,意在隔绝往来。秦汉更加发扬,南北两地对抗,矛盾加剧。但东汉时期,南匈奴归顺,汉帝将南匈奴迁入山西离石等地;三国时期曹操又将匈奴分为五部,分别南迁,可以说这是两资官方组织的大规模的移民行动。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有更多的少数民族返入内地,其中拓跋鲜卑更是进入内地的佼佼者。这些民族全部与汉民族融合并被同化。五代时期,又有大批的民族向南迁徙。辽金元时期,契丹等对少数民族迁入内地,以农业为本,夯实了经济基础,以此与宋王朝对抗。直至明代,民族界线又始壁垒,长城防体系更胜前代,但明后期蒙汉出现了边境互市贸易,民族交往难隔绝。作为扼困草原与中原咽喉的杀虎口,千百年来,历经了无数次的民族战争、迁移融合,是见证历史的话化石。
  清朝入主中原,是一次更大规模的南迁,但也是最后一次民族南迁。
三、远走西口
  清朝为中国古代历史划上了句号,同时也是民族迁移转折点。从清代开始,长城之南的民族反过来向北迁徙,开发充实北疆,原来空寂的漠北出现了生机。
  在迁移大潮中,晋陕冀之地的人民占据了整个迁移的主流。
  山西可称表里山河,东有太行山之险,南西有黄河之绝,北有恒山、长城之隔,襟山带河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国中之国。宋辽金元连续的战乱,使中原之地人丁大减,土地荒芜,经济凋蔽。而地处福地的山西,尤其是晋中、晋南相对移定,农耕发达,加之商业意识自古较强,生活安稳,人口稠密。于是明初移民强国的首选就落在了山西境内,于是,无数晋民顷刻间骨肉分离,告别父兄、告别族人、告别故土、远赴他乡。“问我家乡在哪里?山西洪洞大槐树”。晋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兴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清代,移民充边的重任又落在晋北人身上。晋北,地处边陲,战乱不断,赋役沉重,民生艰难。而长城之外,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边禁稍松,民众就自觉地大量外迁。到康熙西征噶尔丹时,归化、绥远已由移民屯集,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城镇,以后边民不断北迁,漠南之地已被大片开垦,人口骤增,昔日的荒凉之地遂成富庶之区,这基本上就是民间传唱的走西口的实情。
  走西口,从形式上分有两种类型:其一是通过杀虎口的移民行为。有两种情形,一种为拖家带口出口外长期居住,一种为生活所迫,走出口外谋生打短工,这正是二人台《走西口》的真实写照。其二是晋商的商业贸易活动,大批晋商在杀虎口屯集货物,交纳税银后走向大漠,远涉俄罗斯、蒙古等地,他们诚实守信、艰苦创业,成为海内最富。但不管何种形式的走西口,他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都是民族永远传承的财富。
  大规模的走西口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明末清初的民族战乱期,清朝入主中原,社会动荡,漠南之地留下真空,边地之民为躲避战乱,纷纷逃生北地;第二个时期为康熙西征前后,费扬古将军驻军塞北右玉兼摄归化事务。他充实归化城,新建绥远城,大量民众北移屯居,充实了漠南;第三个时期为咸丰年间,晋陕之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即《走西口》所唱“咸丰五年正、山西遭年限”,农业颗粒无收,大批民众只好到口外谋生,“杀虎口外迤50里,东西50里内”均系“熟荒地亩”,需开垦种植,以满足北地对粮食的需求,为此大量民众远走西口;第四个时期为民国中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到口外避祸谋生;第五个时期为日寇侵华和解放战争前后,社会的动乱又一次将民众推向远离漩涡的边缘;另外,新中国成立后,无数被划分为地富的农民、国民党残兵以及日伪汉奸等人,也逃亡口外避“祸”。至于小规模的走西口则更多,拖儿带女,络绎不绝。然而每个时期的走西口,都带着民族的无奈和阵痛及民众的凄凉和血泪。
但,走西口是民族的必然选择。
  在蒙汉民族交融的过程中,物资对流,经济互补,晋商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担当了重要角色。他们历尽艰辛、栉风沐雨,遭遇了比内地商人更多的苦难,他们是走西口的艰强者。在每一个的社会动荡、变革、调整时期,深受苦难的民众都无奈地寻找相对安稳的地区,正如二人台《走西口》悲凉凄婉的曲调那样,那正是他们心灵的倾诉;难怪《走西口》产生于山西而兴盛于内蒙,因为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
  历史最终证明,中华民族只有统一,才能发展,只有稳定,才能繁荣。

6重旅游保障
100%透明团 特殊原因退订保障 旅游预警机制
应急救援体系 一站式旅游保险 24小时阳光旅游服务
预定帮助
如何预订旅游产品 支付方式
常见问题 发票及相关
安全指南
出行安全常识 旅游活动风险防范
特殊人群安全防范
首页 网站地图 控制大厅 各地出发 会员活动 会员注册 老年游须知 活动回顾 会刊 老年文化旅游节 成员单位 成员加盟 成员登录 养生论坛 法律申明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老年旅游联合体www.oldtrip.cn 技术支持:旅游联盟产业信息化研究所 蜀ICP备11009004号
服务电话: QQ: E-mail:1713288242@qq.com 
申明: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旨在为老年游行业提供平台服务,网站信息来自于成员、会员或网店经营者上传,若有侵权请来电冻结,详见本站法律申明及会员服务协议。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图片、视频、Flash、文章等均由本网站用户贡献,本站不享有版权,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权属后,将在5个工作日内删除。
  • 网站备案
  • 网络110
  • 支付宝特约商家
  • AAA级信用企业
  • 旅游联盟诚信认证
  • 旅游联盟成员单位
  • 360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