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市镇

更新日期:2008-10-17
嵩市镇 一、嵩市镇概述: 地理:嵩市镇位于县城西北部,东靠高阜镇、西与高田乡接壤,北界金溪,南邻石峡乡。镇政府设立在高陂村,辖区面积约124平方公里,辖管9个行政村(高陂、法水、三沅、彭山、抚地、杜兰、胡关、云际、桥湾),1个居委会(四

一、嵩市镇概述:

地理:嵩市镇位于县城西北部,东靠高阜镇、西与高田乡接壤,北界金溪,南邻石峡乡。镇政府设立在高陂村,辖区面积约124平方公里,辖管9个行政村(高陂、法水、三沅、彭山、抚地、杜兰、胡关、云际、桥湾),1个居委会(四化居委会),总人口11283人,镇区人口2214人。自然村71个,耕地面积6715亩、山林面积168572亩,森林覆盖率90%以上。嵩市镇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摄氏27.5℃,无霜期280天,平均年降水量1988mm,极端最低气温摄氏-10℃,极端最高气温摄氏37℃。

嵩市镇属全省200个重点建设镇之一,距县城、鹰厦铁路21公里,交通便利,316国道穿境而过,各村均有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捷。

政区:明、清时期,为2都、3都、4都之一部。民国时期为嵩市乡。解放初期属二区。1956年撤区并乡,分为嵩市、潮水两乡。1958年为嵩市人民公社。1962年分为嵩市、潮水、黄坊3个公社(1965年黄坊公社并入许坊公社)。1968年,嵩市、潮水2个公社合并为嵩市公社。1984年改为嵩市乡。1985年成立嵩市镇,辖10个村委会。2002年嵩市镇四化居委会成立。2003年胡关村与坳上村合并为胡关村委会。

人口与民族:2005年,全镇总人口112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4人,2005年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千分之8.86 以内,主要人口族别为汉族,总人口11272人,畲族(三沅魏家村)人口11人。

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嵩市镇紧跟时代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借助本镇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已形成了木竹精深加工、特色种养业、旅游开发等支柱产业,促进嵩市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三个文明建设取得较大成绩。

农业:2006年粮食总产626.21万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2800万元;积极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其中全镇杨梅种植200亩、板票林400亩、柑桔1300亩、生姜100亩,巴西蘑菇6000平方米、鳗鱼养殖200余亩;2006年实现全镇毛竹林垦抚面积18000多亩,产毛竹80万根,产木材400方;建有水电站3座,装机总产量300千瓦,全镇都用上了电,有线电视在高陂村、法水村、杜兰村、彭山村、抚地村、三沅村开设,电话网络覆盖全镇;全镇60%以上人口用上了自来水。

主攻工业:充分利用我镇资源优势,重点落实在木竹精深加工,鳗鱼养殖,物流和小水电开发项目上。目前为止全镇有重点木竹加工企业2家,养鳗厂1家,汽车运输公司1个,各类企业职工400多人,2006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5600余万元,招商引资实际进资1500多万元,工业生产发展态势良好,规模空前。

生态旅游业:以法水温泉度假村为龙头,带动高陂三口村李觏故居和出云峰风景区开发建设。待中国虎野化放归项目落实后,旅游业将成为嵩市镇的新兴主导产业。目前为止,法水温泉度假村共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年接待来客上万人,每年实现收入300多万元。
人民生活:八十年代,全镇农民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处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生活状态,富业少、收入低,精神 生活更是空白,家电寥寥无几,免强解决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90年后,涌现出一批外出做面包的面包大军和打工潮,转移了劳动力和致富渠道,吸收了大量省外资金,既富裕了一大批群众,又带动了本地经济快速发展,加之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陆续出台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勤劳智慧的嵩市人经济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跨越式发展,2006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00元,彩电、摩托车、电话等进入千家万户,住房、旅游成为农民新的消费热点,60%的居民用上了自来水,70%的乡村公路实现了水泥路面,2005年率先在山下几个村推行殡葬改革,倡导文明新风尚,三个文明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文化教育:文教卫生各项社会事业有较大的发展。2006年,镇内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320人,教职工26人,有完小6所,初小学教学点4个,在校学生624人,教职工56人,中小学普及率达99.3%,全镇9个村有5个村建起了新的教学大楼,嵩市中学与嵩市中心小学新建了的高标准的教学大楼,镇中小学开设了英语课堂和电脑微机课,2001年建有新的医技大楼,病床6个,有医务人员12人,村医疗站10个; 2004年建起了镇计生财税大楼和派出所、交警大队办公楼,镇内有国税分局、地税分局、供电所、农村信用社、林业工作站、粮管所、邮电所、邮电储蓄所、电信所、工商所等有关机构。

邮电交通:镇内有邮电办公楼一幢三层,职工5人,2005年开通邮政储蓄业务,邮政与电信业务覆盖全镇,程控电话逾千部。全镇乡村公路7条总里程约45公里,村级水泥硬质路面在彭山、抚地、杜兰、三源、胡关村开通,法水村开通了柏油沥青公路。

自然资源:嵩市镇除木竹资源非常丰富外,还被证实有丰富的瓷土矿和铁矿资源,开发潜力很大,作为嵩市镇招商重点开发项目。瓷土矿藏地点在高陂、杜兰两村,铁矿资源分布在胡关坳上村,至今待开发。
全镇范围有多种参天珍贵古木树种,至今人为保护完好。
"红豆杉"一棵直径约60公分,现存彭山何沅山村口路边。
"罗汉松"三棵,直径均在60公分以上,现存抚地二棵,法水一棵;
"银杏"树五棵,直径均在70公分,现存胡关村;
古"樟木"二棵,直径均在一米以上,现存法水村、抚地村各一棵。
"沙南树"(俗名)一棵,直径在70公分以上,现存抚地卢家村边,县林业局有过考察,被列为保护树种。

人文历史:

  李觏,字泰伯,号吁江先生,北宋杰出的思想家,生于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卒于嘉祜四年(1069年),终年51岁。

  皇裕元年范文正(仲淹)与余襄公(靖)拔见天子,授将士郎,试太学助教。嘉祜三年,召入太学说书,后以通州海门县主管干太学。

  李觏一生不慕荣利,四十无闻,博学知识,著书阐言,有孟轲扬雄之风。其著作"讫策、传记、国序、诗铭诸书洵足媲美昌 ,嗣薇永叔唐宋大家之风"。后世称他"一代之后儒,后世之师表",米嘉称其"周理 与意含"。

  李觏一生著书颇丰,其文闪耀的光辉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后人对他评价很高。

  李觏故居位于嵩市镇三口村,处武夷山脉西麓,南邻抚州市南城县麻菇山风景旅游区,东连资溪县马头山国家级原始森林保护区。距316中国道不到一公里,离镇所在地1.5公里。

  三口村里有一幢规模较大的李氏宗祠,鹅卵石路将它与李觏家庙连成一体。现存的文物有儒林书院一栋,进士旗杆石70块,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理室开宗"镏金大匾一块,功德碑一块。村中现存有九百年前用鹅卵石铺设的"八卦图形",独特的居民古建筑和宋代铁环大门。该处已被文博所界定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

  风景名胜:远近闻名的"法水温泉度假村"座落在法水上付林边一山脚下。从316国道线上一条只距1.5公里,柏油路直通其村,这里是沐浴、休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踏过上付村,就可看见远方一层层、一栎栎房屋,被森林茂密的四周群山环抱,好不秀丽。

  再前进一座迎宾牌坊后,一条小溪穿脚而过,顺着一口口鱼塘边而行,只见塘水热气沸腾,那怕是冰冻三尺,塘中各种鱼儿照样是那么自在游翔。前穿一条绿色长廊,就可听到半山腰喷发出的山泉沙沙作响,直流脚跟,钻进一栎栎、一套套的房底,可供人们洗上称心如意的温泉澡。
那里有宾馆、商店、甚至小别墅。一年四季都可品味到非洲鲫鱼的美味。清晨还可健步三十六级台阶观赏发源口的滔滔温泉,饱览四周风光美景,确为一股身临仙境之感。

  现存遗址的"惠光寺",地处距抚地足有八里之地的山间。这里阳光充足,日召环山,森林茂密,其间分上下两级各有一块特大的开阔地,山边流着一条孱孱小溪,明朝时曾在下级建 称为"惠光寺",寺内竖有高大佛像若干。影响达金溪、南城 二县。上级建"养石奄"一栎,内设住房48间,和尚仅达50余人。至存石磨、石水缸。寺、奄前分别有良田达25、15亩之多。芭蕉等一片,高大挺拔的罗汉松一棵直径约在60公分之上,现都保留完好。县领导余启明等人曾到山考察过。

  海拔1300米以上的"出云峰"。地处胡关潮水桥湾、坳上之间。山脉延伸到金溪黄通。由潮或桥湾直上 山波便是顶峰。站在顶峰上远观金溪浒湾大河碧水如云,恰似天边,近 身边脚下群山起伏,惋如泥丸。微风吹过,群山却象卷起层层波涛,放出银白色的光芒,整个山峰貌似在云雾中飘翔。这里,早古就是人们朝天祭拜的圣地。顶峰上边有廊宇,还有一个近20平方米的天拱洞,供奉着南天大佛。特别是到了七月初七这段时间来自金溪、南城、 三县的人们络绎不绝,抽签拜佛许愿,求助平安。

  廊边有一风洞,站在洞口,能听到洞里风啸呼吼。观其风洞先过"天桥"。"天桥"长约四米,一边连山,一边是万 深渊,十分险峻。

  由于山高峻顶,周边山峰上还生长着不少的名贵药材,如石耳菇、七星剑等等,每到深秋都要招来不少的采药仙师。同时还能采摘到十足的野生弥猴 。

  更为宝贵的,山中还蕴藏着在丰富的铁矿资源。五八年大炼钢铁,这里曾奉献了不少铁矿。

  地方特产:名笋、冬菇等绿色纯生态食品。

6重旅游保障
100%透明团 特殊原因退订保障 旅游预警机制
应急救援体系 一站式旅游保险 24小时阳光旅游服务
预定帮助
如何预订旅游产品 支付方式
常见问题 发票及相关
安全指南
出行安全常识 旅游活动风险防范
特殊人群安全防范
首页 网站地图 控制大厅 各地出发 会员活动 会员注册 老年游须知 活动回顾 会刊 老年文化旅游节 成员单位 成员加盟 成员登录 养生论坛 法律申明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老年旅游联合体www.oldtrip.cn 技术支持:旅游联盟产业信息化研究所 蜀ICP备11009004号
服务电话: QQ: E-mail:1713288242@qq.com 
申明: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旨在为老年游行业提供平台服务,网站信息来自于成员、会员或网店经营者上传,若有侵权请来电冻结,详见本站法律申明及会员服务协议。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图片、视频、Flash、文章等均由本网站用户贡献,本站不享有版权,如有版权所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权属后,将在5个工作日内删除。
  • 网站备案
  • 网络110
  • 支付宝特约商家
  • AAA级信用企业
  • 旅游联盟诚信认证
  • 旅游联盟成员单位
  • 360网站安全检测